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88)
期刊(3820)
学位论文(1055)
图书(818)
会议论文(214)
视频(212)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88)
期刊 (3820)
学位论文 (1055)
图书 (818)
会议论文 (214)
视频 (212)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4(5157)
2013(970)
2012(1037)
2011(1012)
2007(243)
2006(130)
2003(50)
2001(22)
2000(31)
1994(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53)
客家研究辑刊(300)
红土地(17)
江西社会科学(17)
教育文化论坛(5)
巴蜀史志(4)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
神州民俗(上半月)(2)
木工机床(1)
地志书写港市想像-龙瑛宗的花莲文学
作者:王惠珍  期号:第6期 来源:东华汉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瑛宗  花莲文学  客家  原住民  杜南远 
描述:隔絕了他與島都文壇直接互動的機會,但卻讓他更有餘裕耽溺於個人孤獨情緒,任其想像馳騁於其中,進而孕育出深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杜南遠小說系列。同時,龍瑛宗也見證了1940年代初花蓮港廳的現代、多元族群的互
龙华红色歌谣
作者:张煌新  期号:第4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客家地区  革命老区  客家文化  深圳市  山歌  后花园  客家人 
描述:日寇逞凶狂。” “巍峨壮丽羊台山,溪泉烟雨白云间,悬河走出英雄路,东洋鬼子胆寒惊。齐心抗日意志坚,艰巨革命不怕难,芋荷堂中堆忠骨,泪洒羊台杜鹃。” 当年东江纵队在龙华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相传
越来“粤”入味
作者:ZZ  期号:第7期 来源:优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有着丰富的食材搭配、口感多变深入人心,又一直以营养丰富、清淡健康而备受喜爱,时至今日,粤菜早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越来越入味,而在成都这样一座以美食休闲著称的城市里,且不论遍布大街小巷内星罗密布的粤菜馆子,甄选五湖四海美味款待八方宾客的各大酒店内,自然也少不了这样一味经典菜系。 流行的时间久了,就成了经典 提及粤菜,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又称广东菜,由广州、潮州、东江(客家菜)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看看在港、澳以及世界各国的中餐馆,几乎多数是以粤菜为主,因此有不少人,特别是广东人,认为粤菜是八大菜系之首。 粤菜最古老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中原文化的南移让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也可以说是粤式饮食的起点,而南宋时因御厨随往羊城,更让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就连其使用的食材,也已然超越了普通寻常之物,此间精彩有南宋周去非《领外代答》为证:“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
一起来上社区大学
作者:周小佛  期号:第10期 来源:环球慈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当初的设想发展成长。 2011年1月8日,正荣集团协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21世纪教育研究院、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中华三农慈善基金会、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在位于福建龙岩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共同发起培田客家社区大学。
韦鸣恩:从贫民窟走出的“终身贵族”
作者:张东亮  期号:第11期 来源:青年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移民到英国。1977年1月19日,他出生在英国伦敦东区,这里临近码头,居民大多是卖苦力出身的穷人和外来移民,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著的杀手之一“开膛手杰克”就曾经在此活动,是当年伦敦最危险的区域。韦鸣恩
一碗“伤心”凉粉,盛来百万财富
作者:童话  期号:第1期 来源:前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带着妻子,怀揣仅有的1万元钱,辗转来到古镇。 一个月后,杨明在古镇的广东会馆里开了家中餐馆,经营家常小炒和炒饭等快捷食品,生意非常冷清,一天的收入连基本开支都完成不了。
副院长杀院长:错把校园当成名利场
作者:客家汉  期号:第8期 来源:前卫·大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得以详细披露—— 政法学院院长惨遭杀害 2011年1月12日上午8时30分,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学院气派十足的厚德楼,上班的教职员工陆续走进楼里。总共8层的厚德楼,是九江学院7个二级学院的行政办公区
乐观无忧享百年
作者:梁智华  期号:第12期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勿里洞槟港岛。邦加勿里洞是印尼的一个省,由邦加岛和勿里洞岛组成,与南苏门答腊省隔海相望,在全省人口中华人占了四分之一,华人文化影响深远。1926年,18岁的林友花经人介绍与蔡亚德喜结连理。结婚之后,林友花一共生育了3个儿子4个女儿。1960年8月,林友花的丈夫蔡亚德响应祖国号召,回到了祖国。因蔡亚德懂得修理农机设备,被有关部门安排到博白县从事农机工作,林友花因此也来到博白县定居,一住就是50多年。 近年来,博白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内还有一位百岁老人,而且是一位归国的爱国华侨,于是平时对林友花就格外关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记得前去慰问一下,一来了解一下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二来看看老人需要什么帮助。2011年9月29日中午,记者跟随该所民警来到博白县城东路农机小学旁边的林友花的家里,看望这位百岁归国华侨。
郑州大学文学院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郑州大学  学院简介  1956年  山东大学  学术传统  中文系  文学院  鲁枢元  院系  高教  执教 
描述:等知名专家先后执教于此,刘家骥、齐冲天、崔灿、许梦麟、宋恪震、丁捷、张凌、陈抱成、安国梁、高文升、俞绍初等学人至今耕耘不辍,为本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二十年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郑州大学文学院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上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俞绍初、高文升、王景花、陈继会、陈飞、曹干彬,张鸿声等几任院(系)领导和学术带头人,注重汇聚学术队伍,凝炼学科方向,构筑学术基地,扎扎实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随着郑州大学“211工程”和“省部共建”的不断深入,文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显示出良好的势头。学院现有中文系、对外汉语系、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中心、美学研究所、客家文化与华文文学研究所3个校级研究机构,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33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7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