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定湖坑镇客家人的家庭组织
-
作者:石奕龙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永定县湖坑镇位于永定、南靖、平和三县的交界处,地处永定县东南部山区,包括湖坑、西片、新街等16个行政村, 38个自然村,至1994年为止,共有4813户,243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00人)。湖坑镇的居民均为汉族,讲客家方言,
-
客家村落体育的变迁与传承研究:以赣南古陂镇蓆狮、犁狮为例
-
作者:谭东辉
来源: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会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村落体育 变迁 传承
-
描述:中的利益联系,进而拓展到发现社会机构的权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古陂镇村落体育的适应与流变过程是赣闽粤边区地域社会变迁的结果,显然"国家”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社会运行的视野来看,古陂镇村落传统体育
-
连城四堡的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
-
作者:余丰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四堡乡位于闽西连城县西北部,地处连城、长汀、清流、宁化的结合部,辖雾阁、马屋、双泉、上枧四个乡。当地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地。农历逢五、九日为圩期,农贸市场活跃。
-
畲族历史迁徙与文化认同理性:以景宁鹤溪镇“六保”畲族村落汤
-
作者:王逍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种的"五溪蛮"后裔们,游耕迁徙于闽粤赣交界处广袤的山区,彼此交融并逐渐向统一族群的方向演变,
-
台湾客家宗祠与客家发展:以新竹县新埔镇为例
-
作者:刘碧蓉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前言唐宋以来,台湾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至东南沿海闽粤地区移民避难,至16世纪,闽粤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日益恶化,遭致生活穷困,加上台湾官吏不顾禁令招民垦荒之引诱,他们便开始转往一海之隔的台湾来拓垦。清领台湾初期,竹堑(新竹)地区尚多为麋鹿漫游之荒野,至清康熙五十(1711)年间,汉人对竹堑已出现规
-
一种保留独立阳上调的粤东客家方言:龙川县龙母镇大塘村客家方
-
作者:庄初升 魏小萍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龙川 客家方言 古浊上 声调 阳上
-
描述:考价值。
-
客家傀儡戏行业公会:“田公会”
-
作者:梁伦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闽西客家傀儡戏的历史悠久,其发祥地为上杭县白砂镇。明初,由当地温、赖、李、邱、梁诸姓先民从浙江杭州传来傀儡戏。水竹洋梁姓奉傀儡戏神田公于家堂供奉。此后,上杭傀儡戏逐渐流行于连城、长汀、武平、永定和粤东的大埔、五
-
从石扇堡到东万律:罗芳伯金山梦寻踪
-
作者:张维安
来源:第三届东亚人文学论坛(暨两岸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讨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罗芳伯 兰芳公司 加里曼丹 海外客家
-
描述:是世界上最早,比华盛顿所建的美利坚合众国还早的共和困体制。本文的讨论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说明18世纪当时的移民背景;其次阐述西加里曼丹兰芳公司历史遗迹考察的田野心得;第三部分则是石扇镇的田野考察与
-
客家惭愧祖师神像造型粤东闽西至台湾的转变
-
作者:王志文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崇拜意义。本论文利用现在仅有的文献数据,再配合田野访谈,在南投县中寮乡惭愧祖师信仰密集的地区,以曾经回原乡祖庙谒祖的地缘性村落大庙长安寺为例。以及惭愧祖师信仰的原乡区,粤东梅州祖庙灵光寺以及闽西永定湖坑镇,两岸三地神像的造型变化为例探讨,从原乡唐山过台湾,到台湾南各族群之造型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