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中叶闽粤赣边的人口流动与“客家”名称的出现
-
作者:周雪香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认为"客家"名称的出现与明中叶这一地区的人口流动有关。"客家"最
-
畲族历史迁徙与文化认同理性:以景宁鹤溪镇“六保”畲族村落汤
-
作者:王逍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种的"五溪蛮"后裔们,游耕迁徙于闽粤赣交界处广袤的山区,彼此交融并逐渐向统一族群的方向演变,
-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以开封犹太人后裔为例
-
作者:郜冬萍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从事缅甸北部卡钦人研究的英国人类学家李区对上述族群判断特征提出质疑,指出:社会人群的界定与分类
-
族群的认同与互动——广东省揭东县一个“半山客”村落的个案调查
-
作者:吴榕青 吴洁卿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粤东地区分布着福佬与客家两大族群,即使以潮州地区为限,情形也一样。旧时潮州府下辖9个县(今大埔、丰顺两县已归属梅州市),除大埔为纯客家区,澄海纯潮语区外,其他7个县都同时存在潮、客两种方言。这就是旧时潮州俗语大埔无福,澄海无客反映的历史背景。时至今天,潮语区与客
-
客家教育带给畲族教育的启示
-
作者:兰俏梅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畲族与客家在历史上同以赣闽粤边的广袤山区为基本住地,两族毗邻而居,长期互动,相互关系最为密切。明清以后,畲族大部分迁移至闽东、浙南及赣、皖等省,但两族仍居住在山区,以山林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相似之处很多。但客
-
推动客家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助力长寿之乡振兴赶超
-
作者:邓立新
来源: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联席会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浦县 客家文化 长寿之乡
-
描述:品,加强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大埔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大埔在青山绿水中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大埔山区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
-
深圳市龙岗客家民居保护规划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入深圳市撤县建区之后,开始了快速城市化的进程。龙岗区的工业化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随之而来的建设高潮,也给原有的农村风貌以很大的冲击。
-
论石壁是构建客家区域文化的要地
-
作者:张恩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熟悉一下什么是客家、客家人、客家民系等。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群体,她是古时中原人南迁到赣闽粤的山区,同化和融合了有关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较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客家人
-
闽南地区的客家文化——以诏安县霞葛江氏为例
-
作者:杨彦杰
来源: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诏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一般认为,闽南是福佬人的聚居区,但是在福佬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内,仍然存在着客家人及其文化传统。本文拟以诏安县霞葛江氏为中心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通过这个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在闽南地区的客家文化,以及它的形成和影响。
-
永定湖坑镇客家人的家庭组织
-
作者:石奕龙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永定县湖坑镇位于永定、南靖、平和三县的交界处,地处永定县东南部山区,包括湖坑、西片、新街等16个行政村, 38个自然村,至1994年为止,共有4813户,243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00人)。湖坑镇的居民均为汉族,讲客家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