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赣粤三省交界界面客家生态文化发展研究
-
作者:刘治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赣粤三省 交界界面 客家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
-
描述:交界面客家生态文化具有如下共同的特色:<br> ①闽赣粤交界处,都是客家人聚集的地区,无论是方言、建筑、风俗习惯、信仰等,都各具地方特色,是客家味浓厚的地区。<br> ②闽赣粤交界界面处,都具有相似的地理环境。每个地市富有“群山共舞、江河浩荡”特点的同时,具有赖以生存的江河、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更具有丰富的客家生态文化。<br> ③赣州、龙岩、河源、梅州等闽赣粤三省交界,原来是穷山僻壤、未开化地区,经过客家人千里迁徙,带来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充分发挥劳动创造力,在群山峻岭中开辟出“梯田文化”,在众多河流中,逐渐适应、开辟出“江河文化”,逐步革新了中原生存时期的农耕文化,开辟了中原人跟当地土著人、山川河流和谐、共融的局面。<br> (2)采用尺度分析方法对三省界面客家生态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当前三省界面客家生态文化发展面临着生态资源被污染和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两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br> ①各地市政府都做自己辖区的规划,打自己的小财政算盘。<br> 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污染治理达标率低下,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环境执法不力,“企业违法成本低”现象严重。<br> ③生态农业建设落后。由于农业生产不合理和超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塑料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农业污染范围和程度日趋加重,农田超标污灌面积有所增加,部分农畜产品受到污染,大量氮、磷、钾物质成为引起水质富营养化的严重隐患。<br> ④矿业和果业无序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江河采砂秩序混乱,导致江河上游的几个支系河床不断提高。<br> ⑤交通设施等仍成为区域合作的瓶颈。<br> (3)采用SWOT分析(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法对三省界面客家生态文化发展进行分析,树立“大基地、大市场、大流通”、“开放大客家”的观念,在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掌握核心资源的基础上,搞好对赣粤三省界面客家生态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管理规划,分块、分期、分步推进客家生态文化资源系列开发及配套建设,构筑客家生态文化核心产业群,促进闽赣粤三省交界界面客家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br> ①完善“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对客家文化实施整体性保护。加快申遗进程,扩大“世遗效应”。<br> ②致力打造赣粤闽“千里客家旅游文化长廊”。<br> ③科学、有效地整合赣粤闽区域旅游资源,积极打造赣粤闽三省客家特色旅游精品串联线路。<br> ④做好客家文化产业的保护措施、形成综合开发市场机制。丰富客家文化旅游的内涵,注意和其他旅游产品的联动,形成客家文化旅游的产业链。
-
长汀客家文化遗产研究
-
作者:王桂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地理学 历史文化名城
-
描述:特的生活经历和迥异于中原地区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客家文化遗产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是客家迁移路线上的中间站和重要一环,被称为“客家首府”。因为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和特殊的社会历史,长汀的文化遗产不但反映普遍的客家文化特质,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因此极具代表性。首先本文以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为主线,结合其他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心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民俗学、美学等,运用文献阅读、田野调查、访谈、遥感影像、GIS软件、表格、统计图表等方法、工具,分析文化遗产的自然、社会和文化成因。其次,本文将长汀的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对比后,科学评价其价值,并结合申报遗产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保护实践,分析当前遗产工作的重点。 客家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通过对两者的综合研究,笔者认为客家文化正是汉文化传播到新环境下,发生了以文化传播和涵化为主、发明和发现为辅的结果。客家文化的中国价值以及世界价值,是在迁移过程中创造的,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朴实,使传播到此的汉文化发生文化涵化,创造性地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适应了当地的资源类型及其供给土的波动和其他人类集团,并反过来对他们产生了影响。客家文化具有灵活性和较强的兼容异文化的能力,作为一种边际文化,客家文化在新的地理环境和土著文化环境中,或弱化、舍弃了一些中原文化的內容,转而吸收土著文化因素,或由于边际文化所带来的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而强化了某些原有的文化特征。在文化互动申,客家文化逐渐形成、壮大,成为汉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城市选址、城市意象、客家建筑、地方名胜、宗教、饮食、风俗和传统工艺是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长汀和丽江、平遥等历史文化名城一样,符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但当前首要的任务不是各地争夺极为有限的世界遗产名额,而是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整合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评价和保护路径,建立起层层衔接的中国文化遗产体系,由此提高遗产研究和保护实践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与世界文化遗产体系接轨,从而有效地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
客家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基于广东省丰顺县的案例研究
-
作者:黄杜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新农村建设 社会功能 传统文化
-
描述: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影响进行了概括。第三章为丰顺县案例研究。第四章提出发挥客家传统文化价值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第五章为结论与讨论。<br> 梅州市丰顺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保护和挖掘客家传统文化,把客家文化建设与农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客家优秀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除客家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乡风文明。在具体实践中,丰顺县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发挥农民在传承客家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用市场理念经营客家文化,坚持培育客家文化生存生长的土壤,等等。但是,客家传统文化对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不利的影响,导致丰顺县新农村建设的离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意愿还有一定的差距。<br>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合理利用客家传统文化,克服传统文化不良影响,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一是坚持合理保护开发客家传统文化:二是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农村建设中;三是注重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文明新风;四是建设体现客家农村特色的精神家园,提升农民精神文化追求;五是加强传承和发展客家传统文化的队伍建设。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梅州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客家民俗文化在地方商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吴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俗文化 商业包装设计 实践应用
-
描述:饰、客家山歌、客家风俗、客家民俗活动、客家节庆等。把民俗文化作为设计的前提内容,切断文化、否定文化,任何设计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更何况商业包装设计。客家人处理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和谐美学。维持汉唐时期遗留下来的民俗文化,与儒家和谐文化的价值观相结合,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包含了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体。近年来,中国的商业包装设计把强大的民俗文化作为载体,在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设计道路,并与国际接轨。本文以客家民俗文化为视角,开始挖掘商业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元素,提出在商业包装设计中运用客家民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同时,把民俗文化与商业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弘扬客家民俗文化,以加强这一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在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把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和商业包装设计相结合,使其包装设计更具有文化内涵,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
李乔「寒夜三部曲」之客家女性形象研究──以叶灯妹为核心
-
作者:杨素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寒夜 客家女性 女性形象 童养媳 招赘婚 父权 自我价值
-
描述:由當時歷史背景角度切入,分析彭家客家女性在這動盪的大歷史脈絡下所承受之壓迫及其生命情境。其次,透過台灣傳統的社會制度──童養媳習俗和贅婚習俗──起源與在台盛行原因之分析,討論這兩種制度與客家族群的互動情況,並進而了解客家女性在客家家庭中的地位。此外,更試圖透過小說中的重要女性角色葉燈妹的童養媳身分,討論她在兩種變相婚姻下被物化買賣的過程,並由此牽引出其夫婿劉阿漢這位入贅女方家庭的男性,在客家家庭中的地位升降變化,及其對留守家園的女性葉燈妹之影響。最後,透過彭家家族成員的互動情況,了解父權思想於客家家庭中的運作傳承,並觀察客家女性身上的沉重桎梏,及其生活樣貌。另一方面,並藉由葉燈妹一角的人生態度轉變,分析父權下的客家女性對於自我價值的質疑、摸索,以及確立的過程。希冀透過上述各個角度的切入討論,了解客家女性「美德」之刻板形象背後的沉重束縛與壓力來源。
-
遗产地旅游吸引力、旅游意象与游客重游意愿关系之研究
-
作者:王瑞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产地 旅游吸引力 旅游意象 重游意愿 武夷山 客家土楼 鼓浪屿
-
描述:論,尚未有研究探討遺產地之旅遊吸引力、旅遊意象與重遊意願的關係。有鑑於此,本研究將遺產地之旅遊吸引力、旅遊意象與遊客重遊意願三者加以結合討論,首先依據遺產特性及旅遊吸引力與旅遊意象相關文獻,建構一個
-
游客对於客家文化产业体验行销之实证研究—以新竹北埔为例
-
作者:徐薇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活动 体验行销 北埔
-
描述:「體驗行銷模組」測量至北埔遊玩的遊客體驗,探討遊客體驗行銷模組、情緒體驗、體驗滿意度及購買意圖。採用問卷方式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09份。將問卷所得之資料採用SPSS10.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因素
-
陆川县客家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与传承困境:以乌石镇为个案
-
作者:刘春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川县客家 饮食习俗 文化适应 传承困境
-
描述:为了弥补学术界的研究空白,本文选取了位于桂东南客家聚居区陆川县的一个纯客家乡镇——乌石镇作为观察对象,具体阐述陆川县客家人的饮食习俗是如何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并探讨其在传承中潜存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本文尝试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文化深描、主客位视角的交叉互换以及动态变迁和文化整体观等研究方法与理念来展现陆川县乌石镇客家饮食文化的风貌,并将客家饮食民俗置于社会变迁的大场景中来揭示和解读其背后隐性的文化适应规则。笔者先后三次到陆川县乌石镇进行实地田野作业,力图多方面、多视角地获取客家人的饮食民俗信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全文主要依据饮食民俗所涵括的域限,有选择地从乌石镇民众在各种生活场景中的食物、独特的饮品、饮食制作的流程和空间、餐制这四大方面来描述当地客家人的饮食习俗,具体阐述了乌石...
-
民俗旅游研究: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开发为例
-
作者:朱小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俗 客家 旅游规划
-
描述:的各个年龄段的普通旅游者,又可满足专业人文学者的考察需要。适逢当今人文学界“向下看”的学潮引发的对民间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所带来的良好机遇,民俗旅游事业蓬勃开展,中国各民族的民俗研究和相关旅游研究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中国汉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族群的民俗研究在赣南师院客家研究院多年的积累下是硕果累累,凭此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使本文获取立文之本。论文既有理论研究又包含实践为方向的调查与规划构想,以理论为指导对客家民俗以旅游学为角度进行归类,总结特色,而后对其旅游规划作出初步的构想。论文第一章分为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方面的理论综述;第二章汇总客家地区富有代表性的各类民俗旅游资源;第三章对客家民俗旅游作出初步的规划构想。
-
台湾现代客家流行音乐女性创作者生命史之研究:以罗思容为例
-
作者:刘映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 客家流行音乐 客家妇女 个人生命史
-
描述:,為客家的女性發聲,以及對於客家文化的重新詮釋。 在研究中發現,羅思容的創作作品很多都是回應她在過去的生命中所面臨到的問題,經過與大自然的相處後,她以詩、畫或是音樂創作來回答自己過去的疑問,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生長的母體文化。 又,客家婦女雖然在客家族群中的地位一直是勞力與生育的工具性質,但她們對於下一代的影響反而是比男性更深刻。另外,關於客家音樂的女性演唱創作者較男性為弱勢的部份,透過文獻探討,進而發現此為一全球性、不分時代的問題,在世界各地都有學者正在進行此一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