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096)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21)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1)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096)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21)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1)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15)
2009(694)
2007(354)
2005(81)
2004(125)
2002(48)
2000(55)
1997(18)
1992(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25)
客家(113)
大众文艺(50)
歌海(2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8)
创作评谭(18)
中州学刊(11)
食品与生活(11)
科技信息(8)
亚洲民族建筑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1)
客家盐煽鸡
作者:赖广昌  期号:第12期 来源:晚霞(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描述:我不是大厨,只是个普通的高校老师而已,不过我喜欢闲时把从上辈尝过的菜肴,自个琢磨着试做,一为给生活增添乐趣,二为享受口舌之爽。
独特的客家寄拜习俗
作者:黄马金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习俗  客家  婴幼儿  孩子 
描述:大致有以下两类:[第一段]
从永安安贞堡的壁画看客家民俗与民性
作者:黄道宾  期号:第3期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贞堡  壁画  客家  民俗  民性 
描述:安贞堡是客家人来永安后结合本地实际兴建的围龙屋式的建筑。安贞堡的一些壁画作品折射出客家的民俗意识和客家民性。这些作品是客家民俗与民性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大量的民间美术信息,同时也体现出多民族和多地区文化的融合。
明末清初客家、福佬移民台湾的几个问题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客家  福佬  台湾  移民 
描述:关于闽粤汉人移民台湾,福佬人比客家人早到台湾,还是晚的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仔细查找汉文文献来看,康熙末年台湾客家、福佬移民的比例已有不同。明郑时期已有大批客家人迁台,康熙四十几年以后又掀起客家人迁台的高潮。
论贺州客家民歌的文化内涵
作者:谢育坚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歌  迁徙  民俗  文化交融 
描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贺州客家人的思想文化和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
凝望客家母亲的雕像
作者:戎章榕  期号:第4期 来源:海峡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雕像  母亲  长汀县  花岗岩 
描述:我走进“客家首府”长汀县,伫立在一尊高达20多米的花岗岩雕像前,将客家母亲深情凝望。她头戴凉笠,手握船桨,赤着双脚,宽绰的裤裾迎风飘起,给人前行的动感;她身体健硕,仪态端庄,神情安详,客家服饰的元素透着客家女的勤劳与善良;她背负着孩子,
客家炒茄子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国烹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茄子  客家  紫苏叶  烹调  干贝 
描述:客家菜喜欢在烹调时加入紫苏叶,它的异香与金丝般干贝使这道简单的炒茄子变得格外令人期待,在入口那一刻而得到了圆满的答案。
福建南靖客家土楼
作者:邱慧均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土楼建筑  土木结构  建筑造型  福建 
描述:外观形似现代体育运动场馆,内看像大舞台,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土楼。 土楼建筑是客家人的创造。一千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从黄河流域迁到前方的偏僻山区,为预防野兽伤害、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侵袭,建造了这种聚亲而居、易于防守的城堡式的土楼。
客家民俗文化的摄影艺术表现
作者:赖小明 谢宁宁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摄影艺术  客家  民俗文化  艺术表现  题材 
描述: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门类,这给摄影人提供了拍之不尽的民俗题材。分析客家民俗题材的拍摄特点与表现规律,可以诠释客家民俗文化的内涵。系统收集并整理客家民俗摄影的图片文献资料,建立客家民俗文化的影像数据库,对于全面了解客家人文历史、居民生存状态及社会现实情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解析
作者:周建新 陈文红  期号:第2期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空间—意义结构 
描述:围龙屋是客家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亦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注重客家人自身对围龙屋的文化表述等地方性知识,坚持人类学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对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