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49)
报纸(396)
学位论文(177)
会议论文(18)
图书(1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49)
报纸 (396)
学位论文 (177)
会议论文 (18)
图书 (14)
按年份分组
2014(502)
2013(99)
2012(97)
2011(102)
2010(72)
2008(47)
2006(28)
2005(7)
2002(2)
1999(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8)
嘉应学院学报(16)
中国音乐(6)
牡丹江大学学报(3)
客家(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宜春学院学报(1)
云梦学刊(1)
科学导报(1)
客家方言助词“倒/到”的语法功能及其来源
作者:李小华  期号:第3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助词"倒/到"  语法功能  比较  来源 
描述:到”,但两者都来源于动词“到”的语法化.
筝统天下 风格各异——山东、河南、潮州、客家筝派演奏方法
作者:李庆丰  期号:第2期 来源: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东筝派  河南筝派  潮州筝派  客家筝派  演奏方法  比较 
描述:个全方位的认识。文章希望通过对四个流派的演奏技法、变奏手法、板式(曲式)结构、韵色特点、同名异曲以及人文环境的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四个流派演奏中特点特色的音乐风格。
六盘水方言概述
作者:肖永凤  期号:第1期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盘水  方言普通话  韵母系统  声母  盘县  水城  阴平  去声  平调  韵字 
描述:,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普通话非常相近,例如: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大部分相同,部有bpmfdtlgkhzcsjqxφ等声母,声调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调类,词汇、语法结构方面差异更小;因此,六盘水人与外界交流,一般没多少
古城话与长汀(城关)话音系比较研究
作者:彭怡纷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语  方言  音系  古城话  长汀话 
描述:古城话与长汀话均属客家方言,不过两者之间,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声调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在古城话调查的基础上,与长汀话的声、韵、调进行比较,展现不同的语音面貌,对客家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客家方言古入声次浊声母字的分化
作者:谢留文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古入声字  古全浊声母  客赣方言  方言声调  分化  古人声  古次浊声母  广东  特点 
描述:古全浊声母入声字走,归乙类,似乎有一定的规律。黄雪贞先生《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和《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讨论了十八处客家方言古入声次浊声母字的分化问题,这十八处方言是广东的梅县、兴宁、大埔、蕉岭
寻乌音系举要
作者:谭厚福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寻乌县  梅县话  尾韵  去声  音系  阴平  韵母  白读  广东东部  声母 
描述:既保持着较大的内部一致性,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赣南的寻乌县是客家方言比较集中的县
乐昌北乡话的语音特点
作者:周玉蓉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乡话  语音系统  语音特点  声母  韵母  声调 
描述:北乡话研究是国家社科院重点课题——韶州土语研究的一部分,它既不属于北方方言,也不属于粤方言、客家方言或闽方言,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简单地归纳了北乡话的语音特点。
马坝客家方言同音字汇
作者:林立芳  期号:第1期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坝  客家方言  同音字汇  声母  韵母  声调 
描述:马坝客家方言同音字汇
客、赣方言中古全浊声母今读不送气塞音塞擦音的性质
作者:万波 庄初升  期号:第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赣方言  古全浊声母  送气  不送气 
描述:读音性质的差异,有学者对口语常用字"辫"读阴平不送气声母的性质误作普通话影响,及把口语中不常用或根本不用的某些仄声字的不送气特征误作早期音系的底层。
江西信丰铁石口客家方言古浊上字今读的类型与层次
作者:张倩  期号:第2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丰客家方言  古浊声母上声字  演变类型  层次 
描述:信丰县铁石口客家方言古浊声母上声字的今读比较复杂,通过分析以及与周边乡镇方言的比较,我们认为今读上声和阴平是白读层,今读阳去是文读层,古次浊上字今读阴去是小称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