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88)
期刊(1558)
学位论文(300)
图书(146)
会议论文(46)
视频(29)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88)
期刊 (1558)
学位论文 (300)
图书 (146)
会议论文 (46)
视频 (29)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32)
2011(360)
2009(158)
2008(162)
2007(75)
2006(57)
2004(29)
2001(7)
2000(5)
1995(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8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54)
客家文博(22)
中外企业家(3)
消费(2)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
南方论丛(1)
音乐大观(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江西客家民俗体育历史源流及其文化特征
作者:王俊奇  期号:第1期 来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客家  民俗体育  历史源流 
描述: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其中赣南原住民对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也是其中要素之一。
客家人生存智慧管窥―桂林市灵川县毛村社会历史调查
作者:李天雪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桂林毛村  客家  生计方式 
描述:迁徙到桂林市灵川县毛村的客家黄氏族人,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采用捕鱼立足,兼事运商,渔耕并举的生计方式,从原来的寥寥数人发展到数万之众。这一个案折射出客家人的生存智慧:一方面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和改造来发展农耕生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采用有效而灵活的生计方式。
浅析历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客家学特色的彰显
作者:冯君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学  客家学  人才培养方案 
描述:色。
炎陵客家山歌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作者:段刘娇  期号:第13期 来源:才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炎陵客家山歌  井冈山革命斗争  作用 
描述: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客家山歌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宣传党的主张的“宣讲机”,激发革命斗志的“鼓风机”,建立统一战线“电动机”,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视角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四个维度
作者:刘加洪 蓝春新  期号:第5期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视角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描述:统中蕴藏的极其丰富的资源,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维度解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而奋斗不已。
历史和人文关怀下的客家妇女研究-读谢重光博士《客家文化与妇
作者:兰玉英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历史和人文关怀下的客家妇女研究-读谢重光博士《客家文化与妇
客家人生存智慧管窥:桂林市灵川县毛村社会历史调查
作者:李天雪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迁徙到桂林市灵川县毛村的客家黄氏族人,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采用捕鱼立足,兼事运商,渔耕并举的生计方式,从原来的寥寥数人发展到数万之众。这一个案折射出客家人的生存智慧:一方面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和改造来发展农耕生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采用有效而灵活的生计方式。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以徐旭曾、东江、围龙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河源  围龙屋  客家  东江  恐龙  化石  博物馆 
描述:一、研究缘起我对于河源的研究产生兴趣,缘于如下几点:一是河源拥有数以万计的国宝恐龙蛋化石。1995年以来,笔者先后三次赴河源恐龙蛋博物馆参观。位于东江河畔龟峰山下的恐龙蛋化石展馆,共展出恐龙蛋化石109窝,计1068枚,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达22厘米。
“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兼论客家在客居情景中的文
作者:张应斌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客家  信仰  民族文化 
描述:“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兼论客家在客居情景中的文
历史与文化的互动(上):赣南客家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作者:刘晓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  南部地区  客家  家族制度  个案研究  历史学  人类学  社会文化 
描述:在中国大陆学者看来,家族是自宋明以来在中国民间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体系,认为宋以后的近代家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敬宗收族,人们实际用来敬宗收族的办法,一是建祠堂,二是置族田。祠堂用以敬宗,族田用以收族。祠堂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宗族,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达到收族的目的。而且认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