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地域性文化特点看古筝的主要流派
-
作者:杜华一
期号:第8期
来源:赤子(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筝 流派 文化 地域性
-
描述:筝派,以及蒙古族雅托噶(蒙古筝)和朝鲜族嘎呀高(伽倻琴)等。本文笔者拟对古筝的三个流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陕西筝派的起源、演变、风格特点、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探究各个流派所依存的地域性客观环境,包括历史过程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各个流派的影响和作用。
-
赣南采茶舞蹈的三维解读
-
作者:赖丹
期号:第1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艺术创作 赣南采茶舞蹈 客家 灯彩 茶山
-
描述:本文从儒家文化角度,解密赣南采茶舞蹈为什么与灯彩艺术有不解之缘;从地理环境角度,解密赣南采茶舞蹈为什么与茶与山有不解之缘;从社会环境角度,解密赣南采茶舞蹈的风格为什么与诙谐有不解之缘.
-
潮汕地区客家拳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
作者:陈国辉
期号:第3期
来源:凯里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潮汕 客家拳 现状 对策
-
描述:客家拳是近代广东武术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广泛流传于粤东潮汕地区.通过调查发现,客家拳存在着潮汕脉络缺乏梳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面临着竞技风格同化、理论研究滞后等诸多现实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武术观等理念下,提出客家拳的发展对策.
-
筝道本源:纪念陕西秦筝学会成立暨《秦筝》创刊30周年
-
作者:周延甲
期号:第1期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筝道本源 秦筝 陕西秦筝学会 《秦筝》
-
描述:有关秦筝是源还是流的问题,学术界一直悬而未决,很多研究学者认为秦筝同鲁筝、浙筝、豫筝、客家筝、潮州筝等一样都是地方流派.但笔者经史料与实物的考证,秦筝是筝的原生态,筝弹秦声始名,秦声秦筝一体.而在建国后提出的“陕西筝”才是与其他地方流派相等的筝派风格之一.故“秦筝归秦”,是不容置疑的.
-
浅谈客家山歌与科学发声法的结合
-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科学发声法
-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始生于农耕,传唱回荡于岭岗山坳,田头地尾,村落圩场。其唱腔艺术和表现风格具有鲜明的客家地域特色。客家山歌是广大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
-
客家文化 独特的城市品牌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城市住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城市建筑物 文化个性 文化品位 文化融入 文化风格 品牌内涵 独具特色 城市建设实践 城市品牌
-
描述:对于城市而言,良好的建设,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是其必备的硬件与形象。而其独具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文化品位,则是其不可或缺的软件与灵魂。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根,文化融入一座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而且可以使城市品牌内涵独具特色。
-
世界最大圆形建筑:梅县文体中心正式启用
-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城市住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体中心 圆形建筑 梅县 世界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人民广场 建筑风格
-
描述:6月19日,世界最大圆形建筑——梅县文体中心正式启用。梅县文体中心坐落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新县城人民广场侧.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该建筑采用客家全围龙式的建筑风格.直径110米.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
-
论赣南客家民居装饰纹样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
作者:高健婕
期号:第3期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招贴设计 装饰纹样 现代广告 赣南 建筑史 建筑学家 艺术内涵
-
描述:赣南客家民居以围屋和天井式建筑中的祠堂建筑最有特色,其中围屋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赣南客家民居中那些古朴典雅、品种繁多并具有深刻文化艺术内涵的装饰纹样,秀美清丽并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图案化、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更为现代广告招贴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
中华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老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本期策划: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的建造特色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
-
客家山歌与西北“花儿”的比较研究
-
作者:赵亮
期号:第9期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音乐形态 文化变迁
-
描述:本文对客家山歌与西北“花儿”从音乐形态和风格特征上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并追根溯源,从两者的历史源流中找到理论依据,得出传统音乐跨地区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对我们今天研究山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