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88)
期刊(1558)
学位论文(300)
图书(146)
会议论文(46)
视频(29)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88)
期刊 (1558)
学位论文 (300)
图书 (146)
会议论文 (46)
视频 (29)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32)
2011(360)
2009(158)
2008(162)
2007(75)
2006(57)
2004(29)
2001(7)
2000(5)
1995(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8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54)
客家文博(22)
中外企业家(3)
消费(2)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
南方论丛(1)
音乐大观(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客家聚落名称的人文因素:梅州地区的分析
作者:林瑞庭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梅州市 
描述: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地点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经济、军事、民族、语言、宗教信仰等珍贵资料。目前就客家地区的地名研究而言,
客家华侨民居建筑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林爱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居  风俗习惯  客家  华侨  中国 
描述:许多华侨在海外发财致富后,回原乡建造了靓丽的大型豪华住宅或者投资兴建街道、店铺,可统称为华侨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在当地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成为华侨史和当地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客家是“世界性”的民系,梅州是“客都”,又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因此,本文特以梅州为例加以说明和总结。
客家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以井冈山地区4县市为例
作者:许怀林 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位和作用  客家人  队伍  证明  结论  战斗  重大  近代中国社会  革命斗争  反封建 
描述:场,而是以普通的中国劳苦大众一员,和其他人民群众团结一起,艰苦战斗,打击共同的敌人。其次,他们也不是为客家人谋什么利益而奋斗,当然也没有打出过任何客家旗号而活动。所有这一切,既是早已为历史的客观事实所证明,也是久为人所共知的社会真实。
客家人生仪礼中的中州渊源
作者:吴永章 李小燕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人生仪礼  渊源  客家源流  唐末五代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南迁  罗香林  中原 
描述:在以往的客家研究中,为论证客家人的根系中原,人们十分重视客家人的南迁历史。罗香林先生提出的五次南迁之说,奠定了客家源流研究的基础,堪称厥功至伟。其中西晋末、唐末五代、宋末三次南迁,更与客家民系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第一段]
嘉应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
作者:韩小林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嘉应州  梅州市  客家  留日学生  辛亥革命  留学生教育  文化交流  师资力量  教育事业 
描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领导的这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嘉应州籍的留日学生都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并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四保客家的语言与服饰
作者:陈华美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乡约  居住地  服饰  闽西  武夷山  开拓  余华  语言  乡村 
描述:四保位于武夷山南侧,隶属闽西,是纯客家人的居住地。历史上,长汀、宁化、连城、清流四县交界的结合部,长约70余华里的乡村统称四保。而今四保指清流的里田乡、长校乡、连城的四保乡约三万余人的一带村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在这儿繁衍生息,开拓出一片丰饶之地。
世界客家摇篮 休闲养生福地:赣县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养生  江西南部  赣州市  汉高祖  世界  公元前  行政村  总面积  赣江 
描述:赣县位于江西南部,环抱赣州市区,于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初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全县国土总面积2993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76个行政村,总人口61万,是开国上将赖传珠的故乡,被誉为千里赣江
歌仙刘三姐确有其人
作者:肖平  期号:第12期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三姐  文学作品  客家地区  对歌 
描述:财主莫怀仁企图禁歌,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却被刘三姐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对歌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人们对刘三姐的了解只存在于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中。其实.历史上,歌仙刘三姐实有其人,不过在客家地区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
整合地方资源 拓展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
作者:张小龙  期号:第9期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地方资源  整合  中学  政治教师  中国历史 
描述:赣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苏区,同时又是客家文化的摇篇.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整合本地的这两大特色,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政治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的距离缩短,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兴趣才会增大.教育的接受性才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收到实效。
论家世对陈寅恪先生学术取向的影响
作者:钟燕珍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陈寅恪  学术取向  家世  文学研究家  中央研究院  历史学家  中国现代  语言学家 
描述:一、前言 陈寅恪先生(1890—1969),字鹤寿,江西义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曾师从国学大师王伯沆等②。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