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客家山歌的文学性
作者:黄毅环  期号:第5期 来源:歌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含蓄美  意境美  朴实美  文学性 
描述:客家山歌在中国民歌中独享盛誉,被称为具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客家山歌歌词蕴含的文学性、营造情感的张力、表现生活的智慧以及歌者快乐的人生心态,为我们开启了一片精神家园,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文学色彩的艺术世界。
喝一口客家娘酒,赞一赞客家文化
作者:黄明  期号:第10期 来源:黄金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土楼  阴阳八卦  叶落归根  内部结构  中国传统    太极图 
描述:一赞客家的建筑 先说客家土楼,内外两层的同心测围着中心的宗祠,长幼有序,开枝散叶而又叶落归根。圆形土楼的内部结构,严格按照中国传统道家的阴阳八卦建构,两口水井正好坐落在太极图的阴阳点位上。
苏区歌谣赏析:客家妇女的精神面貌与革命斗争生活的赞歌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区歌谣  客家妇女  精神面貌  革命斗争 
描述: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红色苏区,客家妇女以乐观的生活姿态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仅自己积极为革命而斗争,而且以心灵的热切希望与火热、动情的苏区歌谣(主要是革命情歌)鼓励男同胞参军参战。客家妇女以其昂扬的斗志,谱写了一曲曲革命斗争胜利的赞歌。
围龙屋:客家民系千年历史发展的佐证
作者:唐兆民  期号:第1期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客家民居  民居建筑  围屋  继承与发扬  客家先民  建筑形式  大迁徙 
描述:客家,这个不朽的民系肇自中原,历经五次大迁徙,在历史长河汇成了一首雄壮的客家民系之歌。久经流徙之苦的客家人对家园建设十分重视,客家民居位列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是客家民系迁徙过程中对汉文化继承与发扬的结果。
客家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作者:白晓剑  期号:第12期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客家族群  客家人  美术创作  审美价值观  客家文化  新时期  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作品  审美特征 
描述:客家民间美术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凝聚客家族群集体情感和审美价值观的直观载体。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的生成、衍变方面,客家文化和艺术是一项重要内容。
台湾戏曲的大陆元素
作者:罗铭恩  期号:第1期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歌仔戏  传统戏曲  海峡两岸  昆曲  京剧  客家  中国大陆  采茶戏  演出  剧团 
描述:台湾戏曲的源头在哪里?它的历史沿革怎样?现状又如何?这都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说,台湾戏曲无一不打上中国大陆戏曲的烙印,它从内容到形式都融入了丰富的大陆戏曲元素。
《土楼神韵》在北京成功上演
作者:孙冬雪  期号:第3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  客家人  客家风情  原生态  中原汉民  永定县  客家音乐  客家文化  开拓进取 
描述:千百年前,五次大规模的南迁,使中原汉民背井离乡成了南中国的客家人,他们用自己的足迹,写下了浸透血泪心酸的迁徙史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客家土楼,土楼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
福建武夷山旅游、文化、茶业形成良性互动
作者:熊慎端  期号:第2期 来源:茶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夷山  乡村旅游  时报广场  客家土楼  商业广告  福建  鼓浪屿  形象宣传  节开始  茶文化 
描述:春风轻轻吹过,杨柳飘飘,绿树婆娑,武夷山已是满园春色。今年春节开始,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中国屏"上,一部长达1分钟的福建旅游形象宣传片格外醒目。武夷山、鼓浪屿、客家土楼争奇亮相,在闪烁着商业广告中,向各国游客招手,吸引
正月里来闹洛带 “老外”古镇迎新春
作者:飞飞 茂戈  期号:第2期 来源:西南航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舞龙  体验  成都  中英文  系列活动  比赛  春节  地道  双语 
描述:2011年春节,外国友人有了体验地道中国年的机会。成都东山的客家古镇洛带与成都中英文双语杂志《HELLO Chengdu》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场邀请外籍人士体验客家年的系列活动。推鸡公车比赛、舞龙舞狮体验、天鹅蛋制作、五凤招亲迎亲巡演、观看原汁舞火
学者与草根互动中的社会史研究:以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为个案
作者:刘正刚 王潞  期号:第3期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史  学者  草根  客家人 
描述:社会史研究取向始终将学术眼光向下,学者走出书斋亲临历史现场进行考察,调动了基层草根文史工作者的热情。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十年来的历程表明,学者与草根之间的互动,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史料发掘利用上,都为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