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高雄县文化生活圈发展策略之研究
作者:黄琼莹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文化生活圈 文化生活 文化 
描述:間就需三小時,資源分布的公平、效益,直接影響地方整體文化的發展。所以,以高雄縣整個空間面來規劃文化生活圈的發展有其必要性。本研究依據高雄縣地理特質、歷史沿革及文化資源背景等因素,將高雄縣文化生活圈劃設為三個一般文化生活圈-鳳山文化生活圈、岡山文化生活圈、旗山文化生活圈;二個特別性文化生活圈-客家文化生活圈、原住民文化生活圈,並就各生活圈日常文化生活資源的充實及圈域中原有文化資源的永續經營進行調查研究,俾提出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經彙整TOWS分析矩陣策略及德菲法專家意見調查結果,提出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如下:1.高雄縣各文化生活圈在硬體設施充實方面,以強化與開發既有設施為主要策略,毋須再設硬體。2.鳳山文化生活圈增加戶外休閒空間,並引導藝文團體或傳統技藝在公共空間表演、展示。3.岡山文化生活圈結合戲劇、寺廟(王船、陣頭)、與漁業文化發展觀光、文化展演活動。4.旗山文化生活圈運用旗尾溪秀麗山水,重整鐵道、拱廊街,帶動地方發展。5.各文化生活圈宜發展文化產業為:鳳山文化生活圈-古蹟文化產業、傳統戲劇文化產業;岡山文化生活圈-傳統戲劇文化產業、信仰節俗文化產業;旗山文化生活圈-古蹟文化產業、信仰節俗文化產業;客家文化生活圈-古蹟文化產業、傳統族群文化產業;原住民文化生活圈-傳統族群文化產業。6.將藝文活動計劃融入縣民的文化生活中。7.創造活動、觀眾與參與者的互動基礎。8.結合高雄縣和其他縣市資源共同提供民眾藝文資源。9.輔導演藝團隊提昇藝術創作及行政企劃能力。10.提昇高雄縣整體文化財力。11.幫助維持和培育地方藝術人才。
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图书馆支援地方文化发展之研究
作者:林戊己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地方文化产业 技专校院图书馆 客家文化 图书馆社区化 
描述:機歸納出下列四項研究目的:
一.探討高美醫專圖書館支援美濃客家文化產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
二.探討高美醫專圖書館支援美濃客家文化產業所提供的服務內涵。
三.探討高美醫專圖書館支援美濃客家文化產業之資源整合模式。
四.探討高美醫專圖書館支援美濃客家文化產業之可能行活動方案。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與實際訪談,綜合歸納呈下列研究結論:
一、高美醫專圖書館角色功能
(一)需求與互動是文化轉型的原動力。
(二)高美醫專新時期學校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及圖書館在社區化發展中社會教育的定位。
二、高美醫專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內涵
(一)探討美濃客家文化的價值。
(二)探討轉型路徑,推進美濃客家文化轉型。
(三)特色服務的原則。
三、高美醫專圖書館資源整合
(一)校地共建,資源分享。
(二)專業窗口和定向服務相結合。
(三)諮詢與送書、技術相結合。
(四)培訓與輔導相結合。
四、高美圖書館活動方案的規劃與設計
(一)要重視不同年齡、對象及組合之各樣需求,整合社區力量,心中是否有腹案規劃活動方案,期能發揮教育的效果。
(二)要宣導閱讀客家文化圖書,認識客家文化活動,你會如何組織讀書活動,以激發廣大群眾的讀書熱情。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參考:
一、在地方文化發展政策方面
客家文化作為美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美濃的經濟發展,尤其是旅遊經濟的發展有著更為深遠的影響。要努力發掘客家文化的特點和優勢,讓美濃客家文化在經濟區建設服務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在地方文化產業方面
本研究希望爾後能繼續結合美濃客家文化與地方文化產業的結合。
三、在技專校院圖書館營運模式方面
本研究建議,私立技專校院圖書館未來應積極建構與社區文化產業接軌之平台,期望在困境中開創新紀元。
高品质梅乾菜之利用及风味分析
作者:胡乃文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酸菜 酸菜尾 梅乾菜 废弃物再利用 罐头 风味 
描述:。結果顯示,酸菜尾在品質及微生物相方面都足夠良好安全而可製備成梅乾菜,且以酸菜尾所製之梅乾菜不論是在梅乾菜及梅乾扣肉罐頭成品上,皆具有和市售商品相似之接受性且較具成本收益,達到廢棄物多樣利用性之目的。此外,梅乾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其中揮發性較低的有機酸可幫助提升風味,且與梅乾菜中酸味的呈現也有關,而揮發性較高的香氣在風味上也為不可或缺之ㄧ環,因而分別探討酸菜尾製造之梅乾菜與市售梅乾菜中有機酸的主要種類與含量及其香氣成分,實驗結果發現酸菜尾製造之梅乾菜與市售梅乾菜中最主要的有機酸皆為乳酸及醋酸,另有微量的檸檬酸、草酸為梅乾菜帶來柔和的風味,且有機酸含量明顯高於市售梅乾菜。梅乾菜中的脂肪酸對風味的呈味也有貢獻,其組成包含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及亞麻酸,菜中所含的脂肪酸於醃漬發酵時期會與微生物所產之醇類經酯化形成高碳數的酯類而帶特殊風味,在香氣方面,鑑定出市售梅乾菜與酸菜尾製造之梅乾菜中有棕櫚酸乙酯、α-亞麻酸甲酯和α-亞麻酸乙酯等香氣成分,综合上述之結果,判斷這些化合物對於梅乾菜的酸味及特殊風味上是有所貢獻的。
马来西亚芙蓉与知知港客家方言词汇研究
作者:锺慧雯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客家方言 词汇 马来西亚 
描述:义类概念的差异、词形和词缀的保留、特殊词汇的分析、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保留、文化差异对造词和词汇应用的影响、外来词和兄弟方言的渗透,到各种词汇变异和流失的社会因素都有所涉及。 论文分为四章和结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马来西亚概述与客家人口来源、第三章为芙蓉与知知港客家方言词汇的现状与分析、第四章为芙蓉与知知港客家方言词汇的历时演变与分析。 客家方言族群是马来西亚华人的第二大族群,人口大约130万,是中国本土以外客家人集居最多的地方。芙蓉与知知港曾为客家方言的大营阵地,目前的几个客家族群世代几乎都是土生土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还保留应用着各种由中国传承而来的客家方言片。随着社会和文化因素,芙蓉与知知港的客家方言已经被其他强势语言如英语、马来语、华语以及汉语方言渗透,尤以词汇最为明显。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了两地三代所出现一致性的词汇概率为30%,三代之间的客家方言词汇消亡率则分别为3%和10%。两地客家方言词汇的消亡原因很多,除了被周边语言文化渗透和社会经济结构影响,主要是以客家方言作为母语或者第一家庭用语的个人意愿正在不断下降,是此调查研究的综合结论。在长期与各种周边语言和汉语方言的接触碰撞之下,芙蓉与知知港的客家方言词汇的应用不仅浮现了逐步向华语靠拢的迹象,许多客家方言的特征词汇应用能力也不断被消融、取代,从而出现了一种趋向新的混合型汉语方言,甚至一种新语言的可能性。芙蓉与知知港的客家方言词汇,不仅在短短几个世代的语言和文化洗礼中构成了自身的特色,更成为了两地客家族群文化传承的指标之一。
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研究
作者:黄华迎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特有词语 同形异义词语 同义异形词语 
描述: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研究范围与方法、研究语料和马来西亚华语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马来西亚华人语言和教育研究。主要研究马来西亚华人族群、马来西亚华人语言和方言群体、马来西亚华语的定义和简单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变化。马来西亚属于多民族国家,即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三大民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和土著。马来西亚华人,又称为马来西亚华裔,简称大马华裔或大马华人,是马来西亚三大部族之一。华语在马来西亚的地位是华族母语,但不是官方语言。在华人社会中,同时存在着多个方言群体,即闽南、客家、广东、潮州、海南、广西、福州、兴化和福清,而其中以闽南、广东、客家、潮州为四大主要方言群。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从18世纪开始创办,华人经过长期的抗争,创立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办学体系,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第三章,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对马来西亚特有华语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类别及面貌和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以马来西亚代表性华文报纸、杂志、著作及华人口头语言为据,参照有关著作,经过整理后,举述了233例华语特有词语,择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解释、举例。在此基础上,本章概括了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的几个特点:(1)反映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多元文化、教育体制、生活等各方面事物的名词性词语较多;(2)源于马来语、英语、闽粤方言等外来词;(3)双音节词与偏正式构词法最多。第四章,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对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对比分析、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产生的原因研究。本章尝试从词形、词义、词源等方面入手,分析马来西亚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文章举述了134例同形异义词语,择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解释、举例,并以词典的方式描述和分析中马同形异义词语的异同。这些词语在“词义”、“词性”和“词用”方面均有了变化,这也是马来西亚华语的一大特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考察:(1)二者语义完全不同,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同形完全异义词语”;(2)二者语义之间有联系,但或有转义、或有增加义项、或有减少义项的“意义有同有异的词语”;(3)二者词义本身差别不大,但是有褒贬义的差别的“色彩意义不同的词语”。接着,再将这些词语做数量和比例上的统计和研究,以考察中马同形异义词语的差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第五章,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对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的定义及对前人研究的回顾、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对比分析以及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差异及其原因研究。我们搜集了前人所研究的中马同义异形词语以及尚未列入专家学者研究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整合和分类。首先将它们按照构词语素分类,再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并将其按照不同的原因加以细分,最后再将这些词语一一列出并与中国普通话词语进行比照。经过整理后,举述了539个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同义异形词语。我们将这些词语分成了两类:(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词语;(2)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词语。然后再按照词性进行细分并与普通话对比,再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并将其按不同原因进行归类。论文最后是结语。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和今后继续研究的相关课题,并提出建议。
马来西亚华语特色词文化初探
作者:邵淑萍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华语特色词 华人文化 马来西亚 生活形态 社会现象 
描述:看到其所反映出的马来西亚华人的独特文化,特殊的生活形态和社会现象。这四个主题的特色词除了受当地历史、地理、政治和文化影响,也受当地马来语的影响,同时它们受闽、粤、客家等方言的影响也很大。
风水学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研究:在永定客家土楼高北景区
作者:李文英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风水学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研究:在永定客家土楼高北景区
风水与宗族:兴国三僚风水世家的历史与文化
作者:叶金莲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三僚村 客家 宗族 风水 关系 
描述:被视为封建迷信受到批判。新中国成立后,风水与宗族都被列为整治清除的对象。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直接触入社会各个角落,风水与宗族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洗礼,外形几乎销声匿迹,内核却在绵延,成为两股暗流潜伏在中国广大农村。20世纪80年代后风水与宗族两股暗流重涌地面。对于风水及宗族意识的复兴,学术界认识不一,或褒或贬。正确认识传统社会里宗族与风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作用、影响,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探寻农民的真实生活、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位于赣南客家地区的兴国县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又著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论文在掌握地方志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家谱材料,以实地研究为主,结合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曾、廖两个风水世家兴起于三僚。曾姓是由曾文辿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从于都崇贤里迁兴国衣锦乡三僚开基;廖姓分两次迁来三僚,第一次约于唐末五代初明公从宁都中坝迁入,第二次约在北宋中期邦公从宁都怀德乡胡坊村迁入;唐末至明初,两姓处于初迁安定调整时期,人口发展缓慢,经济实力、社会地位都在当地处于弱势;从明初到清末,两姓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相继进入了宗族的鼎盛时期;民国至今,两姓处于强势持衡阶段。在唐、宋、元时期杨筠松、曾文辿及廖瑀三祖师为三僚风水的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的基础上,以三僚风水为代表的江西形势派风水开始兴盛起来;明清时期三僚风水开始走向皇室,走遍民间各地,江西形势派风水在中国风水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民国之后三僚风水几次起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又兴盛起来。三僚风水术兴盛是有诸多原因的,其对曾氏、廖氏两个宗族的生存条件、社会关系、宗族组织、神明信仰各方面都产了重大影响;三僚的神明崇拜、民居建筑、民间艺能都留有深刻的风水文化烙印,彰显了客家文化的特色。
全文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在描述性研究中,以较翔实的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族谱、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简明地讲述了三僚曾、廖宗族的社会变迁过程及三僚风水的发展史。其二,解释性研究中,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不但突出宏观因素如当时整个大的社会背景的作用,而且彰显出微观因素如宗族内部精英人物(主要是风水师)的作用。
音乐对於老年人情绪影响相关因素之调查研究
作者:林杨菁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老年人 音乐 情绪 
描述:
有不同的音樂學習需求,教師應考量其個別差異,才能實現學習者的學習目的。
二、根據問卷調查,音樂確實能有效抒解老年人情緒,在不同的情境下,若能有正確的方向選擇適合的音樂,將更能提昇老年生活品質,其選擇的音樂類別如下:
(一)選擇樂曲輕快、器樂曲為主的古典音樂可以抒解憂鬱、焦慮的情緒。
(二)選擇歌詞意涵充滿關懷之心的流行歌曲可以排解孤單、寂寞的心情。
(三)選擇歌詞意涵描寫快樂、與世無爭的流行歌曲可以平衡生氣、委屈的心情...
非营利组织推动客家社区营造之研究:以东势庄文化协会为例
作者:周玉堡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客家社区 社区营造 社区社团化 
描述:一個單姓聚落擴大到平鎮市,服務對象從客家人擴及各族群。將在地客家農村文化素材融入社區營造中而別具特色,協會讓居民瞭解客家文化,建立了地方特色,惟在客家語言與客家精神的傳承推廣上有待加強。(2)東勢庄文化協會推動社區營造遭遇的困境為經費不足、文化資源運用不易、成員減少、專業能力待提升、內部的互動及運作待改善、與居民和地方組織的互動不足、居民參與度不足,本研究並針對困境提出解決策略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