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香港文汇报>  走進永定土樓群 領略客家建築與人情

走進永定土樓群 領略客家建築與人情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54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09版(副刊)

【入库时间】20110501

【全文挂接】

【全文】

文、攝:盧寶迪鳴謝:香港中國旅行社、廈門航空

家是安身立命之所,對於重視家庭觀念的中國人,最能反映保衛家園決心的建築,莫過於客家土樓。土樓既能禦敵,又能防風防震,加上建築所構成的冬暖夏涼,堪稱一個「五星級的家」,更在去年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筆者早前走訪福建一帶,參觀當地的土樓及其他歷史建築,現在就帶大家到擁有超過23,000座土樓的永定縣,欣賞當地土樓的代表——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的振成樓和初溪土樓群的集慶樓。

由於土樓的數量和特色都以福建永定縣較多,所以這次參觀的土樓包括振成樓和集慶樓等,都位處該縣。從廈門市區坐巴士出發,沿途景色由城市面貌漸漸變為郊野景象,經過彎彎曲曲的山路,約3個多小時後終於來到了永定土樓群。

堅固兼循風水佈局

別以為泥黃色的外表平平無奇,其實客家人居住的土樓,內裡建築甚是不凡。客家人源於河南省,歷代因避戰爭禍亂來到福建,聚居興建土樓作防禦,土樓就地取材,以生土夯築,並以竹木作骨架支撐,外牆厚度大多超過1米,十分堅固,儼如一座城堡。興建土樓花費不菲,並非一般人家可以建成,而土樓居民大多從事煙業維生,包括煙葉、條絲煙、煙刀等,所以有足夠的經濟基礎蓋建土樓。

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內的土樓建於不同時期,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有方形、圓形、五鳳式土樓等,大多是沿溪水而建,與小橋、村道、田園相伴,突顯土樓講究風水佈局,加上洪坑土樓以往屬於林氏民居,體現聚族而居的特色。

中西合璧的振成樓

雖然土樓外形像個城堡,但入口的那對楹聯,添上文雅之氣。建於1912年的振成樓,在土樓群中「年紀」算輕,而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所以該樓有「土樓王子」之稱。甫入內,便能體會到圓形土樓一環扣一環那份庭院深深的氣派,內進可直達至土樓中心,那是由四條圓柱支撐的祖堂,具歐洲建築風格。

環顧四周,內環高兩層,由磚砌成,第二層的迴廊更有鐵鑄欄杆作裝飾,外環底層是廚房,第二層是儲倉,第三、四層則是臥室,共有222間大小房間。樓內尚有居民居住,亦可看到晾衣竿架在迴廊上,出入口亦有些小攤檔,售賣小巧飾品及小吃,充滿鄉土情懷。振成樓附近還有府第式土樓代表——建於1880年的福裕樓,外形像是三座大山,同樣是依山傍水,與當地環境渾然和諧。

久經風霜的集慶樓

初溪土樓群的土樓名稱裡全都有「慶」字,建於翠綠山坡上,同樣踞於依山傍水的優越地理位置。要欣賞或圓或方的土樓群的氣勢,最佳方法必定是走上對面高山(只需20分鐘)的觀景亭俯瞰,當中不能錯過的,自然是永定現存最古老、有580年歷史的集慶樓(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該樓按易經八卦設計而成,全樓內裡木製結構以榫位接合,外土牆厚度近2米,十分堅固,樓內72道梯交錯有序,至今仍保存良好。集慶樓現已不作居住用途,改為客家文化博物館,底層每間房間都有介紹客家文化資料,並擺放客家文物如婚嫁儀式用品等作展覽。往上一層則有客家各大姓氏如林、許等的由來介紹,不妨看看有沒有自己姓氏的資料。

走訪土樓群時,沿途看到長者與婦孺閒適地生活,那份脈脈然的溫情,與樸實無華的土樓是如此和諧相襯,絕不矯揉造作,叫人懷念。

3 0
相关文章